※紫藤轩※玩家社区
浅析简·奥斯丁与其现实主义力作《傲慢与偏见》
回帖
1 楼: 浅析简·奥斯丁与其现实主义力作《傲慢与偏见》

论 文 提 纲

本论文从多个方面对简•奥斯丁及其作品《傲慢与偏见》作为现实主义小说而进行分析。
第一,简•奥斯丁的现实生活对作品的影射。
作为现实主义小说家,作者简•奥斯丁的生活环境与生活轨迹对小说的影射是不可忽视的,作者出生在乡村小镇的牧师家庭里,这与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故事就发生在一个闭塞的小镇是吻合的,作者与班纳特一家五个女儿有着相似的生活背景和经历,主人公伊莉莎白的爱情观正是对作者的爱情观的一份阐述
第二,《傲慢与偏见》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小说。
作者以其雕刻象牙般的技术,以其细腻的笔调对现实生活中的琐事进行描写刻画,以现实主义的手法,讽刺了十八、十九世纪的社会现实,成功的走出了浪漫主义时期的写作模式。
第三,简•奥斯丁的现实主义力作对后人的影响。
在二十世纪文学评论家们和史学家们眼中,简•奥斯丁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她开创了现实主义小说、描写大众生活的先河,以女性作家的细腻,塑造了妇女的新形象,对后继小说有启迪之功。


浅析简•奥斯丁与其现实主义力作《傲慢与偏见》

英国十九世纪初的小说家简•奥斯丁经过两百年来读者的鉴赏和批评家的鉴定,已是公认的经典作家了。她的长篇现实主义小说《傲慢与偏见》以细腻的笔调、精妙机智的语言展示给读者一段以爱情为前提的理性婚姻。简•奥斯丁通过对乡村三、四户人家的入微描写,深刻地展示了资产阶级制度下金钱与婚姻的微妙关系,以现实主义的反讽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一个难以浮出水面的交易。她的这种现实性描写在当时浪漫主义潮流中独树一帜。诚然,这位现实主义女小说家成为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小说的一条亮丽的纽带。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结论:《傲慢与偏见》在英国文学史上乃至于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简•奥斯丁使英国小说更臻完美,她不愧为真正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如我们所知小说的写实性是相对浪漫主义而言。“优秀的写实小说是转向描写大众熟悉的生活,力求逼真地再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场景,重视细节拟真,但是写实的作品并不等于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再现社会历史原貌,小说本身所具有的阶级性就决定了它特定的视角和价值取向。”①因此要分析《傲慢与偏见》这部浪漫主义时期这部现实主义作品的写实性,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简•奥斯丁的现实生活以及资产阶级制度下的金钱与婚姻关系。

一、简•奥斯丁的现实生活对作品的影射。
“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追求表现外部世界,刻意描绘人的物质生活环境,他们似乎具有这种共识:即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是现实生活的基础,对人物的性格与言行能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②
简•奥斯丁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牧师家庭里,成长在一个闭塞的乡村小镇。奥斯丁一家人虽然不阔,但是出身体面教育良好,非常团结,亲戚的触角四面八方,伸入名门巨室、伸入贫富不一的牧师住宅、深入巴斯和伦敦,而且家里既有演戏、跳舞、调情、婚聚,也有伤员病号。这样的家庭对于任何一个小说家都是丰富的素材来源。
作为一个现实主义小说家的简•奥斯丁刻意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从自己所熟知、最容易把握的生活中寻找创作思路,去寻找可以创造的素材,使自己有能力驾驭作品中的人物、场景、时间以求深刻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能感染人,让读者与自己产生同样的喜怒哀乐,寄予同样的关注。细心的读者如果对作家的生活经历有比较深刻地了解,就可以从作品中找到作家的生活轨迹和写照的影子。
小说的整整六十一个章节都很少走出班纳特一家居住的浪博恩小镇,即使对尼日斐花园和彭伯里庄园还有罗新斯花园进行了详细的描绘,但也只是三、四户人家的场景,加之一次一次的会客、一场一场的舞会、一顿一顿的家宴,奥斯丁如此这般精确的记录生活,造成一种逼真的印象,即使环境描写过于琐碎和乏味,甚至无孔不入,无以附加的地步,也是为了表现她作为传统作家的写作手法,同时也是她本人的生活环境对小说的影射。
作为中产阶级牧师的女儿,多数时间缠于乡村家庭中平凡的琐事。由于简•奥斯丁熟悉中产阶级的生活氛围,才致使她的代表作展示给读者一个狭小的社会和平静富足的中产阶级和有闲阶级的田园生活,这一切皆源自生活。作者生活在闭塞的小镇,这与故事也发生在一个闭塞的小镇相吻合,班纳特家的五个女儿和奥斯丁有相似的生活背景和经历,她们都衣食无忧,常常参加小型的集会和社交活动。作者兄弟姐妹众多,且感情笃厚,这在小说中伊莉莎白与吉英的姐妹情深上有所体现。两姐妹经常是促膝而谈,无话不说,处处为对方着想。在吉英生病留住尼日斐花园时,是伊莉莎白不顾礼节,跋涉几个小时去照顾姐姐的。而且奥斯丁常常出访远亲旁友,必写家书,使他们之间保持联系,随便拿出奥斯丁致亲友的一封信都可以作为大家传阅的优雅之作。在《傲慢与偏见》中伊莉莎白与吉英的信、柯林斯给班纳特家的信、吉英与彬格莱姐姐的信,以及达西给伊莉莎白的信,构成了小说真实性的另一个亮点,没有奥斯丁的通信喜爱,就不会有小说得以产生的主要条件,书信也就成了装备奥斯丁的不大显眼的方面。
以上阐述的皆是小说的细节方面,其实奥斯丁的爱情婚姻观在《傲慢与偏见》中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也构成了全书的大主题,在第三十四章,当达西向伊莉莎白求婚时,伊莉莎白却说:“照人情事理来说,感激之心是应该有的,要是我果真觉得感激,我现在就得向你表示谢意。可惜我没有这种感觉。我从来不希罕你的抬举,何况你抬举我也是十分勉强。”而在第六十章中伊莉莎白问达西是什么打动他的心时,达西答到:“我爱你的脑子灵活。”一方面奥斯丁对婚姻采取非常现实的态度,从不否定经济门第的重要性,也大致认同社会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她将注意的重点转移到人的自我表现,独立意识的情感世界。婚姻是以爱情为基础的,不是通过地位或是美貌的影响而能转移的。这里小说的主人公成了奥斯丁的代言人。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现实主义小说是一种伟大的艺术,自然也是从生活中取材。任何一部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象都是作者思想意识的产物,形成的条件与个人生活的小环境有直接关系。奥斯丁细致的观察生活,把自己最熟知、最容易把握的题材展现在作品中,这一点是与现实主义完全吻合的。

二、《傲慢与偏见》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小说。
《傲慢与偏见》中多的是请客吃饭、弹琴跳舞、择偶婚聚。用她本人的话说:只写了一个乡村中三、四户人家的事情。她用制作象牙般的工夫打磨出了艺术精品。如大家所知简•奥斯丁处于浪漫主义时期,十八世纪末盛行的浪漫主义作品应该是表现神奇惊险的故事,或是才子佳人的奇遇,或是某某神秘人物在地下幽道中演出惊人的幻术,或是侠行轶事的哥特式小说。然后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却不写汹涌激情,回避鬼怪志异,她认为那些皆为陈词滥调,她的这部作品恰恰是对这种风气的反击。
小说中描写的情况接近十八、十九世纪社会的现实生活。如开篇的第一句话:“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作者用讽刺的方式说明了真正的“举世公认的真理”,不是“有财产的单身汉需要娶位太太”而是“没有财产的妇女需要嫁有财产的丈夫”。说明当时社会,没有财产的妇女,除了结婚,简直就没有别的出路,也体现了财产经济在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第二十九章中罗新斯庄园的一次宴请和饭后的一桌牌道尽了当时教会对地位和金钱的依附。咖苔琳•德•包尔夫仅凭自家的财产就对柯林斯夫妇那样骄横,而柯林斯牧师在牌桌上赢一次就道一次歉,这不是简单的阿谀奉承。别看只是“乡村三、四户人家”的家务事,却把英国社会阶级状况和经济关系包容其中,这种如此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怎能会被摆在现实主义作品之外呢?
司各特说:“这位年轻的小姐在描写人们日常生活,内心感情以及许多错综复杂的琐事方面确实具有才能,这种才能极其难能可贵,我也从来没有见过。说到写规规矩矩的文章,我也像一般人那样能够动动笔,可是要我以这样细腻的笔触,把这些平平凡凡的事物和人物刻画的这样惟妙惟肖,我实在办不到。”①
在刻画人物方面,简•奥斯丁确实有所见长。她笔下的人物各个栩栩如生,宛如能从手中走出来一般。譬如文章开头班纳特太太急于抢先认识彬格莱,不指望朗格太太的介绍,她说:“我不相信朗格太太肯这么做。她自己有两个侄女儿。她是个自私自利、假仁假义的女人,我瞧不起她。”而第五十四章到了故事的结尾,当吉英与彬格莱的婚事已成定局,班纳特太太心里高兴,又想到朗格太太说:“我觉得朗格太太这个人真是太好了,她的侄女儿都是些规规矩矩的好姑娘,只可以她们长得一点也不好看,我喜欢她。”这两段话一前一后,遥相呼应,把班纳特太太反复无常,自我中心表现的淋漓尽致。除此以外还有机智爽朗的伊莉莎白,令人厌恶的柯林斯牧师。这些人物形色塑造的非常出色,司各特的话实在是道尽了奥斯丁高度成熟的现实主义手法。
在小说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听说夏洛蒂柯林斯怀孕了,她的故事在《傲慢与偏见》中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生活,不是罗曼史,同时也是严格的毫不含糊的现实主义。除了有现实主义作者的高度赞扬,还有许多来自浪漫主义作者的批评和反对意见,正反衬了奥斯丁在创作上的特色,正因为不同于浪漫主义写法,又符合十八、十九世纪的英国社会现实生活,所以说奥斯丁堪称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三、简•奥斯丁的现实主义力作《傲慢与偏见》对后人的影响
简•奥斯丁被二十世纪的文学评论家们和文学史家们誉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不仅是因为她的小说有天衣无缝的结构和精湛的刻画技巧,而且也是因为她的小说有着深刻丰富的思想内容。简•奥斯丁开创了描写日常生活小说,奠定了现实主义小说的基础。《傲慢与偏见》是她最受欢迎的小说,后人提到这位现实主义小说家,自然会想到这部只描写三、四户人家生活的作品。是奥斯丁通过《傲慢与偏见》向小说家们表明并开发了无出不在的日常生活表面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而且她在哥特式小说盛行的天下,摒弃了传统的写作方式,以幽默讽刺的方法为现实主义摇旗呐喊,成为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重要的纽带。
奥斯丁通过《傲慢与偏见》成功的塑造了一个机智的女主人公伊莉莎白,让人们看到了妇女和男性具有相同的聪明才智,有一样敏锐的洞察力,应当有一样受教育的权力,当时的社会对妇女的要求,与中国“女子无才便是德”有所契合。简•奥斯丁故意在《傲慢与偏见》中把才艺放下,所以把伊莉莎白描写成对钢琴练习满不在乎,充其量就是中等水平,她不能容忍那种认为妇女的美德主要在于顺从的观念,在她笔下伊莉莎白就是不顾体统、穿越泥泞的田野去看望生病的吉英。而且认为妇女和男性一样智力发达,有一样的理性的出发点。她把达西作为聪明人来描写,向伊莉莎白学到东西,一如后面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一样,这事实上象征了奥斯丁对女性智力的信心,有力的反对了性别歧视,重新塑造了妇女的形象,也让后来的作家有所借鉴。
毛姆说:“我相信广大的读者已经认定了《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的杰作。我认为他们的评价是很中肯的,使一部作品成为经典名著的不是评论家的交口称赞,教授们的阐述研究,用作学校里的教科书,而是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在阅读中得到的愉悦,受到启迪,深受教益。”毛姆的这段话不仅代表学者专家的权威评价,也是世界各国读者的一致心声。所以说现实主义女小说家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不愧为一部现实主义经典之作。

2 楼: Re: 浅析简·奥斯丁与其现实主义力作《傲慢与偏见》

不错,有什么感受吧————————

清者自清
浊者自浊